研華智能機器人的創新應用
在全球人口高齡化及少子化的雙重影響下,產業面臨缺工與勞動成本昂貴,因而帶動智慧機器人的蓬勃擴展。繼日本與韓國之後,臺灣亦將智能機器人列為未來新興產業,從2011年至2015年投入新臺幣6億元推動臺灣機器人產業,希望將智能機器人產值由450億元推升到900億元。
“智慧機器人可分為兩大類,一種是醫療照顧效勞機器人,另一種則為工業機器人,後者的擴展比前者更早。”研華寶元總經理郭倫毓提及,歐美國家與日本投入工業機器人研制已有數十年,主要是讓機器人代替人類從事危險工作或低階的重復性作業,期大幅降低人力成本,並提升製造品質。
朝小型、多元化擴展
工業機器人目前以汽車和電子產業為主要應用,從工業機器人擴展的軌跡來看,日本為工業機器人的最大產銷國,重要的工業機器人領導廠商如安川電機(Yaskawa)、發那科(Fanuc)等,以重型機器人搬運引擎等工作,多應用在汽車零組件產業;不過,一來因重型機器人價錢昂貴,再則因體積龐大,一些精密化的復雜操作仍需由人工完成。
為了提升工業機器人的效能與多角化應用,Fanuc就研制出一款持有專門視覺系統的蜘蛛型小機器人,舉例來說,若工廠作業員在生產線裝設的位置發生偏差,機器人就會自動修正,藉此提升生產效率。相較於重型機器人,蜘蛛型機器人價錢相對便宜又更節能,適合用在輕型或精細動作應用,例如食品飲料、醫藥、IT、電子等範圍。
深耕智慧控製市場
隨着價錢下降與感測技藝日益精進,讓機器人的應用更為廣泛,例如歐洲Besma鞋業就將工業機器人用於鞋底的塗膠製程。郭倫毓指出,由於製鞋業為勞力密集產業,隨着工業機器人的視覺與感測能力的提升,以往需靠人力將鞋與鞋底用膠密合的工作,將可以用機器人代勞。
寶元數控是臺灣少數工業控製器廠,2013年與研華合並為「研華寶元」,整合雙方優勢從自動化市場進一步跨足機器人市場。郭倫毓指出,以往臺灣自動化技藝業者欠缺整廠整線效勞的練兵機會,研華寶元挟着在控製器商品與軟件系統結合應用的技藝優勢,將在研華內部完成第一條工業機器人的生產線,並鎖定電子製造業與工具機應用,未來將深耕智能控製市場。
“為促成產學合作、創新學習,研華每年透過 TiC 100 發掘另外創新商業模式,在今年的競賽中就看到許多有創意的想法,例如以樂高積木為發想,藉由模塊化拆組機器人零件以降低成本;也有學生以清潔為主軸,將機器人應用在實驗動物飼養,也供應了我們新的應用思考。”郭倫毓期許,希望藉由學生的加入對業界產生正面刺激,透過不斷激蕩,將創意化為商機。